0422: 追劇商戰, 解密Netflix、迪士尼、蘋果、華納、亞馬遜的串流市場瘋狂爭霸 (Binge Times: Inside Hollywood’s Furious Billion-Dollar Battle to Take Down Netflix) 書摘心得
追劇商戰, 解密Netflix、迪士尼、蘋果、華納、亞馬遜的串流市場瘋狂爭霸
Binge Times: Inside Hollywood’s Furious Billion-Dollar Battle to Take Down Netflix
對於一個劇迷,一個對串流、SaaS business model有濃厚興趣的人而言,打從看到追劇商戰(Binge Time)一書的簡介就格外有興趣。本來想在誠品一口氣看完或是等圖書館到館,但翻閱之後還是忍不住買下啃完。
「受惠」疫情,這三年應該是串流平台大爆發的一年,本書於美國出版於2022年4月,台灣則是2022年9月,故對於幾大串流平台的誕生到2021年底所發生的大事,都有了詳實的摘要。本來會擔心本書內容會不會流於流水帳,或是都是已知的新聞訊息,而結論是,閱讀本書的過程,除了對這些平台的過往更明白之外,對於這幾年的回憶與整理,也算是另一種收穫…。
如果你/妳和我一樣熱愛追劇,對於各大平台的發展也有濃厚興趣,那麼本書值得一閱…
以下是書摘及簡單的心得 😊
心得:#MeToo / BLM (Black Lives Matter)/ SJW (Social Justice Warrior)的興起, 這些事件對文化藝術產業的影響,真的不亞於一場戰爭…
---
…不會再有隔夜尼爾森收視率統計,取而代之的是,製作人和導演會收到Netflix提供的自動報告顯示收視人數,有兩段區間:一齣戲上架後十天和二十八天。外部數據包括一般熟悉的洞察,就是觀眾的性別及年紀;也有更現代的指標,例如收視家戶數。不過,像《愛爾蘭人》這種電影就沒有好萊塢的尊榮儀式了,也就是上映第一週的週末票房,而改為第一個月的收視數。對於向來習慣以星期五午場排隊人數,來預測該部電影整體財務表現的產業,一個月就像永恆那麼久…
心得:可以想見這些串流平台的創作團隊在這個世代會蒙上更大的壓力,另一方面,也讓我感覺了有大數據,不一定就能帶來佳作… 創作人的堅持還是很重要的…
---
赫比達以寫作及插畫創作出一系列迷戀科技的故事,他和被譽為科幻之父的凡爾納(Jules Verne)同一時代。赫比達最歷久不衰的小說《二十世紀》(Le Vingtième Siècle)在一八八三年設想出的多媒體環境,至少要在一百年後才會實現。赫比達想像有六十萬訂閱者付費閱聽現場新聞,還有類似現代實境秀的通俗連續劇,以及許多誘人的事物,他竟然預期到現今的科技裝置和消費者習慣,全是現代世界互聯及串流的核心。「電聲鏡」螢幕占滿整個牆面,從世界各地都可以個人化隨選即看,螢幕就是這個網絡的神經中心,它能播放發生在中國的戰爭畫面、肥皂劇、荒謬音樂劇、來自歐洲各首都的歌劇和芭蕾表演、零售商品、遠距課堂教學。(多麼符合二○二○年啊!)
赫比達帶著奇異的遠見,幻想出他的創造物:「此裝置有個簡約的水晶螢幕,平貼在牆上或是像鏡子設在壁爐上。愛好觀劇者不必離開家門,只須安坐螢幕前,選擇戲劇,建立通訊,節目馬上開始。」
心得:會想引用這一段,主要是這本小說可能是西方世界中,對於現今串流平台預言中最相像的吧… 每天看著水晶螢幕…這大約是我每日下班後的生活…
---
訂戶在Netflix看影集時,就像樂事洋芋片廣告說的一樣──沒有人會只吃一片。
心得:我吃洋芋片的時候,也是告訴自己,每次只能吃三片,但總是會再多吃幾片…
---
Netflix每齣自製影集在片頭播放的音效(也稱為聲音簽名)「Tudum!」,就出自《紙牌屋》第二季結尾,主角安德伍「敲兩下」的聲音。這段音效與觀賞Netflix緊密相關,於是公司決定將二○二一年某次大型促銷活動命名為Tudum!,公關稿解釋:「一聽到這段音效你就會認得。」
心得:應該是不少Netflix迷都知道的冷知識…也再次為我的Netflix入門劇 - 紙牌屋不能得到善終,感到嘆息…
---
- 這支應用程式其實已經裝在好幾百萬部iPhone和iPad上面,但是無人注意而萎縮。一旦消費者愈來愈習慣使用蘋果電視應用程式,演算法就會發揮作用,那麼這支應用程式,理所當然就會成為使用其他串流服務或是租看電影的起跳點。透過這支應用程式,蘋果會很高興能得到新訂閱制的分潤(通常是營收的三○%,頗為豐厚)。最後其他眾多電視應用程式將會消失,只剩下一個,那就是蘋果電視應用程式。
- …另一個經紀人則是比較直接:「超爛的。我很想跟他們說:『你他媽的是在耍我嗎?』」這位電視經紀人吃驚的是, 蘋果花了那麼多心力在每月發行的雜誌訂閱服務,但是對自家原創影集卻是連預告片段都沒有播出。「我是覺得,你們這樣做,給我們這個圈子的訊息是非常非常非常糟糕的。」
- 影劇產業向來的做法是,正在製作中的作品要保持某種程度的話題性,然而蘋果的保密程度超出了這個行業的標準。
- 湯姆.漢克斯說「蘋果大王很嚴格」,就連訪談環境也受限,要求訪問背景必須是一片空牆,這樣對談人才不會從他的書架上看出蛛絲馬跡而推斷出什麼結論。他站在一片空白背景前,說他覺得自己好像「在證人保護計畫裡。總之,我是順著蘋果的需求。」
心得:其實一直到了看這本書,我才知道Apple的野望。但不得不說,我使用Apple TV的經驗相當的糟糕,總是覺得,Apple莫名的堅持,對讓它底下很多business發展的不太好…
---
銷售寬頻網路已經是相當賺錢的獲利事業,所以對康卡斯特來說,吸引顧客訂購寬頻有其道理,即使這些顧客並不想要傳統的付費有線電視。Flex很快受到歡迎,推出後兩年之內,裝設機上盒的數量超過三百萬台。
心得: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的第四台業者都在推寬頻服務嗎...?
---
如果未來必然要進行重大轉型,招牌節目及大量觀眾都從傳統有線付費套餐轉移陣地到網路上,那麼來自廣告的經費是必要的。亞馬遜最近積極納入運動賽事,同時也投資其他串流平台如Twitch、Fire TV、IMDb TV,出發動機都是廣告。
心得:在2022年,各大平台或多或少都會開始有廣告模式,很期待各公司大顯神通…
---
有一個新聞集團前任主管說:「有趣的是,公司裡幾乎每一個人都不喜歡。無線部門、有線部門、廣告業務團隊、內容同步供應團隊、家用影片部門,全都跑來我辦公室說『你這樣會毀了我在做的事』。」
電視台廣告部門主管在拜訪廣告主時緊張得冒汗,因為另一組數位銷售團隊也在為同一個節目的網路發行賣廣告。家用娛樂部門則是煩惱,網路會瓜分數位下載及影碟租片的可獲利市場。
心得:這一段非常的有趣,非傳統媒體產業的人應該不會去想像原來搞個串流,最大的麻煩是自家人…。
---
心得:看這本書最大的不滿就是,為什麼在書裡要用「葫蘆」而非Hulu... Netflix也沒見你翻成「網飛」呀…
---
《連線》雜誌刻薄表示:「嘲笑Quibi比收看Quibi來得有趣多了。」
心得:Quibi這個平台因為很短命,所以台灣的朋友應該完全無感,不過看書時倒是覺得這個新創的過程還滿有趣的。
---
電視是非常動態的,是當前的、社會性的。而許多串流服務你會感覺比較像在賭場裡,沒有時間感或地方感。
USA影集也強調看電視是「慰藉食物」,拍攝場景都是漂亮又陽光普照。漢默曾經跟《紐約時報》解釋說,她的節目「讓你感覺很棒,而不是關起來在一個暗暗的地方心情低落」
心得:說真的十幾年沒在看電視了,早就忘了電視的魅力與必要性了…這段描述,主要是讓我自己反思了一下電視給我的回憶…
心得:對於一個使用者,沒想過搞個串流平台有這麼多技術困難等著廠商們克服…比較直覺的應該只有,哇靠,這平台的介面好爛…
---
組織大幅整頓重塑了華納媒體,破除HBO、華納兄弟、透納等部門之間的藩籬,之前布克斯擔任時代華納執行長時刻意把它們保持分開,以便最後交易時有比較多選項。組織重整後數百個員工離職,包括數十位資深高層主管,這些人加起來專業資歷超過一百年。在HBO任職長達二十七年的佩普勒,從公關人員做到執行長,而且外界公認是他建立了HBO電視台的創意文化復興,佩普勒也是紐約媒體界、娛樂界及政治圈的重要人物,他在AT&T完成併購時代華納後八個月離職。透納運動台執行長列維任職三十二年,從新進業務人員做到總裁,累積了大量有價值的運動賽事授權,他也在同一天離職。此外還有幾十個人,每一位對於建立卓越品牌都累積出豐厚的知識,但是都被裁員了
AT&T買下時代華納,是希望把電信產業跟內容產業結合起來,產生花生醬加巧克力醬的效果。但是AT&T把時代華納的高級產品 HBO搞壞了變成HBO Max。這就好比愛馬仕把柏金包跟JanSport背包放在一起賣。
心得:很希望HBO MAX快進來台灣,但問題是,被AT&T和華納亂搞過的HBO,唉…
---
「人們不斷在說『你的《曼達洛人》在哪裡?你的《曼達洛人》在哪裡?』而我心想,我們太過自信,以為目前的片庫就是我們的《曼達洛人》。結果證明那是不正確的,因為,大家可能會有興趣、會來看,可能有助於提高用戶黏著度或留存率,但是這個片庫不會讓人在疫情中興奮到放下手邊的事,來註冊使用你的服務。」
心得:當聽到一堆朋友說Disney Plus片庫好爛,沒什麼好看的…或是裡面的Marvel影集爛死了…其實,Disney Plus目前作的還不賴…
---
「跟電視影集比較起來,消費者了解觀賞新電影的價值。如果是在紐約,出門看個電影一晚要花掉一百美元。」
心得:我在紐約的時候,除了房租之外,應該兩星期花不到一百美元QQ
---
二○年十月的營收報告會上,薩蘭多斯回憶當時一口氣買下八百部電影,不過他很快就明白,這種填充貨架的辦法並不管用。薩蘭多斯說:「沒有人在看那些片子。不要去追逐影片的數量,而是去找哪些片子是你不看會死的?
心得:但是片庫很少的時候,消費者也是會哭腰的…人很難養,哈哈~
---
「有時候我會被Netflix推薦惹怒。亞當.山德勒的電影?你在開我玩笑嗎?」不過范德比爾特也有客觀一些的觀點:「Netflix向來能察覺到人們的宏願與行為之間的落差。」確實,這句話也可以繡在抱枕,放在Netflix著名的入口大廳沙發上。Netflix知道,人們找影片時,並不總是有心情享用最頂級軟嫩的菲力牛排,有時候多汁的起司漢堡才能命中紅心。
心得:這一段覺得真的寫實!我想串流平台之於我就像美術館的藝術品一般,當我有無限選擇時,我只會花時間駐足在我的最愛前面!再有名的作品,不喜歡也懶得多花時間了解。
---
「迪士尼是一個縮影,它就像傳統電影公司的凱迪拉克,而Netflix是未來電影公司的凱迪拉克。你看看疫情時,所有Netflix的資產都是數位或在雲端,但迪士尼的資產都是實體,營收很大一部分必須要人移動到某些地方,這樣就卡住了。所以,未來電影公司要怎麼營運,我認為Netflix是一個模式,你不需要很多實體資產才能制霸市場。」
心得:身為DIS的股東,希望它的雲平台會越來越好 - 它無法是完美的,就像Apple一樣,有著道德壓力 - 記得我翻轉了整個Disney幾百部片單,只有一部影片有看到R18的裸露戲碼…
---
還有一個焦慮的來源是防疫險,因為風險等級的關係,非常難以買到保險,即使在疫情衝擊較小的國家也一樣。
心得:疫情期間,還真沒想過保險也是妨礙拍片進度的元兇之一…不過不少親友倒是造保險賺了一筆…
---
受挫的貝佐斯在西雅圖一場對立衝突的會議裡,痛罵普萊斯執行得糟糕透頂,他還列出十二個絕佳故事的特點,包括英雄旅程、複雜的世界架構、背叛、懸疑等──這些元素就連新手編劇也不會驚訝。不過,這是給普萊斯及團隊的檢查清單,他們必須提出一份表格給貝佐斯過目,詳列每一齣戲符合哪些元素(這個做法並不會讓創意夥伴知道)。這種公式化的方法很難讓亞馬遜Prime Video免於接下來的失誤
心得:這也是為什麼Netflix即使掌握了大數據,也沒有辦法部部佳作 - 不過現在在台灣經營串流平台,應該只要買韓劇就能命中一半的紅心…吧?!
---
Netflix美國觀眾在二○一九到二一年收看非英語節目提升了七一%
---
2020年初新冠肺炎大流行以來,迪士尼對所有新聞記者(甚至是對迪士尼的事業夥伴)就像一座無法攻破的堡壘。這段期間迪士尼努力保持平衡,再加上又是新任執行長掌舵,迪士尼選擇故作鎮定、保持沉默,而非跟外界討論旗下事業遭遇到的無數挑戰。本來公關人員屢次嘗試讓我們跟高層主管聯繫,但是後來有一度公關甚至不再回覆電郵、電話或簡訊。蘋果也拒絕我們一再請求跟高層主管對話。
心得:這在本書的後記,在次看到這兩間企業的堅持 - 「多說多錯,真的smart~」
---
以上。
最近被House of the Dragon燒到啃了原著,又被The Lord of the Rings: The Rings of Power的世界觀激起,買了魔戒電影加長版,兩部我覺得都改編的還不錯,看來錢都有好好的燒到,希望.不要爛尾或是拖戲了…。
留言
張貼留言
謝謝您的留言,有疑問的話我也會儘速回復給您!